第12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圓滿落幕,國科會副主委陳炳宇(左起)、環境部次長施文真、數發部部長黃彥男、中研院院長廖俊智、行政院院長卓榮泰、行政院政委吳誠文、人事行政總處人事長蘇俊榮、經濟部次長何晉滄、衛福部次長周志浩閉幕合影。國科會/提供 「第12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」18日圓滿落幕,為期3天的會議以「智慧創新、民主韌性,打造均衡臺灣」為主題,聚焦「智慧科技」、「創新經濟」、「均衡社會」及「淨零永續」四大主軸,吸引近1,500人次與會,其中產業界占37%、學研界占31%。 行政院長卓榮泰閉幕致詞表示,2025年度中央政府科技預算已編列1,965億元,較2024年增加77億元,將投入具臺灣特色的科學研發。他強調,政府將作為科技發展的後盾,不僅要維持臺灣在硬體製造的領先地位,更要建構具有臺灣特色的主權AI。在智慧科技與創新經濟方面,政府將持續推動「五大信賴產業」,並加強扶植中小微企業與傳統產業轉型。他特別提到,為協助中小微企業發展,經濟部的「中小微企業多元振興發展計畫」預算從原規劃的50億元,提高至116億元,以支持企業在淨零與數位轉型過程的需求。
行政院長卓榮泰閉幕致詞時提到,第12次次全科會是科技研發及人才培育新開始,未來4年各部會將攜手合作,落實相關策略計畫,帶動產業升級轉型。國科會/提供 卓榮泰指出,為實現均衡臺灣的願景,政府規劃推動「六大區域產業及生活圈」,包括北北基宜「首都圈黃金廊帶」、桃竹苗「桃竹苗大矽谷」、中彰投雲「精密智慧新核心」、嘉南高屏「大南方新矽谷」、宜花東屏南「東部慢活城鄉」及金馬澎「低碳樂活離島」;同時,政府也規劃在全國各縣市推動超過140項重要基礎建設。 全國科學技術會議是由國科會主辦,每四年舉辦一次,是非常重要的全國科技會議。考量科技發展日新月異,卓榮泰也建議國科會研議提高全國科技會議召開密度,使各界有更多機會針對不同議題進行討論,以更貼近國家整體發展需求。 此次全科會各主軸重要結論,在智慧科技主軸,透過半導體優勢與跨國、跨業、跨域合作,整合多元與尖端技術,並強化無人機、衛星、機器人等關鍵技術,擴大AI在百工百業的普及應用,建立民主夥伴之間的韌性供應鏈;同時培育前瞻、跨領域與應用人才,延攬世界頂尖人才。 在創新經濟主軸,持續推動AI產業化及產業AI化,促進產業均衡發展,建構可信賴供應鏈,協助中小企業雙軸轉型,並投資未來世代產業人才。在均衡社會主軸,要能普惠多元大眾,提升包容共融,並均衡區域發展。在淨零永續主軸,則要提升應對氣候變遷與環境變遷的能力,實現淨零生活轉型,發展綠色科技與循環經濟,並提供低碳穩定電力。後續將透過跨部會共同合作落實計畫推動,引科技之力帶動國家社會的全面進步。
行政院政務委員吳誠文主持會後記者會,說明臺灣將利用半導體優勢,整合多元與尖端技術,擴大AI在百工百業的普及應用,建立民主夥伴之間的韌性供應鏈。國科會/提供 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國科會主委吳誠文在會後記者會表示,此次會議總結將是政府當前施政的重要依據。他強調,臺灣將致力建設成為人工智慧之島,結合現有半導體產業優勢,推動各項創新應用。同時,也要運用科技實力協助產業及區域均衡發展,提升人民福祉,並在追求發展的同時兼顧環境永續。
媒體來源:https://money.udn.com/money/story/11799/8437079?from=edn_newestlist_cate_side